中国驻伊朗大使说,我相信,在两国元首的战略引领下,中伊“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必将为两国创造更多新机遇,带来更多好消息。
2023年10月23日,中国驻伊朗大使常华在伊朗国家通讯社发表署名文章《共建“一带一路” 开创光明前景》,全文如下:
10月17日至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151个国家和41个国际组织的代表来华参会,注册总人数超过1万人,体现出共建“一带一路”的巨大感召力和全球影响力。论坛的圆满成功,充分说明中国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的方向是正确的,各国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信心是坚定的,“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前景是光明的。本次论坛发出的最清晰信号是团结合作、开放共赢。习近平主席在主旨发言中明确指出,人类是相互依存的命运共同体;只有合作共赢才能办成事、办好事、办大事;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是共建“一带一路”最重要的力量源泉。
当今世界虽然面临种种危机挑战,冷战思维和阵营对抗沉渣泛起,但出席本次论坛的各国朋友们态度都很明确:大家都是为了友谊而来,为了合作而来,为了发展而来。事实证明,共建“一带一路”给世界带来的,永远是稳定性,永远是正能量。本次论坛形成的最重要共识是开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新阶段。习近平主席指出,中方愿同各方深化“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关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得到各方积极呼应支持。习近平主席还郑重宣布了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包括构建“一带一路”立体互联互通网络、支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开展务实合作、促进绿色发展、推动科技创新、支持民间交往、建设廉洁之路、完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机制。不仅为“一带一路”明确了新方向,开辟了新愿景,注入了新动力,也展现了中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决心和力度。
这次论坛提出的最宏伟愿景是携手实现世界现代化。习近平主席在本届论坛上首次提出,中国追求的不是独善其身的现代化,而是期待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各国一道实现现代化。各国应携起手来,实现和平发展、互利合作、共同繁荣的世界现代化。习近平主席承诺中方将进一步扩大市场准入、深化国有企业等领域改革,同更多国家商签自贸协定、投资保护协定。中方金融机构将设立新的人民币融资窗口,在科学论证基础上,支持“一带一路”建设项目。中方还将以项目合作促进当地就业,实施1000个小型民生援助项目。“一带一路”将继续通过打造共同发展的合作平台,助力更多发展中国家加快迈向现代化的步伐。
本次论坛坚持的最鲜明特色是行动导向高效务实。各方共形成了458项成果,数量远远超过第二届高峰论坛。其中包括《深化互联互通合作北京倡议》、《“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北京倡议》、《“一带一路”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北京倡议》、绿色发展投融资伙伴计划、《“一带一路”廉洁建设高级原则》等重要合作倡议和制度性安排,也有到2030年为伙伴国开展10万人次绿色发展培训、将联合实验室扩大到100家等具体目标。此外,会议还决定成立论坛秘书处,将为推动机制建设和项目落地发挥作用。这些实实在在的成果将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促进全球共同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中国和伊朗“一带一路”合作成果丰硕、前景广阔。
多年来,中国一直是伊朗最大贸易伙伴。两国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不断推进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今年2月,习近平在同莱希总统会谈时指出,中方愿同伊方继续开展共建“一带一路”合作,促进互联互通,扩大人文交流。莱希总统也表示,伊方坚定支持中方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并积极参与。我相信,在两国元首的战略引领下,中伊“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必将为两国创造更多新机遇,带来更多好消息。
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是团结的大会、共赢的大会、发展的大会,是共建“一带一路”进程中又一个重要里程碑。站在新的起点,我们期待同包括伊朗在内的各方一道,共同奔赴新征程,共创各国共同迈向现代化的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