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AbbasKiarostami),1969 年 7 月 22 日出生于德黑兰,是一名导演、编剧和制片人。1969年,他开始了他的电影艺术生涯。基亚罗斯塔米可以被称为伊朗乃至世界电影领域的积极分子之一。
德黑兰商会: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AbbasKiarostami),1969 年 7 月 22 日出生于德黑兰,是一名导演、编剧和制片人。1969年,他开始了他的电影艺术生涯。基亚罗斯塔米可以被称为伊朗乃至世界电影领域的积极分子之一。
除了受到伊朗评论家的好评外,他的作品在国外的节日、艺术节和艺术节目中也广受好评。 在他的著名作品中,我们可以提到1994年创作的《科克三部曲》或《地震三部曲》,以及1997年拍摄的《樱桃味》。除了电影,基亚罗斯塔米还涉足其他艺术领域,如诗歌、摄影、音乐和平面设计。正是因为这些作品,他可以被列入巴赫拉姆·贝伊扎(Bahram Beyzai)、 苏赫拉布·沙希德·萨利斯 (Sohrab Shaheed Salles) 、纳赛尔·塔格维(Nasser Taghvai) 阿米尔·纳德里 (Amir Naderi)和莫森·玛克玛尔巴夫(Mohsen Makhmalbaf) 等艺术家的名单,他们在伊斯兰革命后开始了伊朗电影制作的新浪潮,他们的作品在伊朗和世界上取得了很大成功。 基亚罗斯塔米电影的显著特点包括将儿童作为主角、纪实叙事、描绘朴素的乡村生活以及诗意的对话。基亚罗斯塔米被许多人认为是世界上最优秀的电影制片人之一,他的作品启发了几代年轻学生和有抱负的导演。 通过他的诗意杰作,基亚罗斯塔米对生活进行了引人注目的存在主义审视,超越了电影媒介的局限性。
基亚罗斯塔米从小就表现出艺术倾向,他整个青春期都在画画和学习,直到18岁在一次绘画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并最终在德黑兰大学美术学院学习绘画。于是,他加强了学习绘画和平面设计的活动,除了学习,他还在交警队工作,以支付大学费用。
可以说基亚罗斯塔米的职业生涯始于在广告界的工作。在这段工作经历中,他学会了设计海报、书籍封面和拍摄无数商业广告。从 1962 年到 1966年,他为伊朗电影制作了 150 个电视广告。
六年后,他开始在 Negareh 组织制作电影片名。 基亚罗斯塔米生命中的这一点可以被认为是他未来成功的开始。基亚罗斯塔米 制作了《魔鬼的诱惑》、《凯撒》和《开摩托车的雷扎》等电影的片名。
基亚罗斯塔米于 1969 年与 帕尔文·阿米戈利(Parvin Amirgholi) 结婚了。他们有两个儿子,艾哈迈德(生于1971年)和巴赫曼(生于1978年)。他们于1982年离婚了。基亚罗斯塔米是1979年革命后留在伊朗的少数几位导演之一,他认为这是他艺术生涯中最重要的决定之一。当时他的许多同行逃离了伊朗。他在伊朗的永久基地和他的国家身份巩固了他作为电影制作人的能力,并且他能够比以前更好地继续他的职业生涯。关于留在伊朗的原因,他说:“当你把一棵根植于地下的树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时,这棵树将不再结果实。如果结果的话,果子就不会像原来那样好了。这是自然规律。我想如果我离开我的国家,我会和那棵树一样。”
1970年,随着伊朗新浪潮的兴起,始于达里乌什·梅尔朱(Dariush Mehrjui)伊的电影《牛》,他与 易卜拉欣·福鲁泽什(Ebrahim Forouzesh) 合作,在儿童和青少年智力发展研究所建立了一个电影部门。
在该研究所的帮助下,基亚罗斯塔米成功地制作了他的第一部电影作品——一部名为《面包与巷子》的10分钟短片,于1970年上映。这部短片以新现实主义的元素对儿童心理学(这将成为他后来的电影中反复出现的主题)进行了精彩的诠释,展示了与当时规范的艺术偏差。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小学生被野狗抓住的故事。
基亚罗斯塔米回忆起这段经历时说:“《面包与巷子》是我在电影界的第一次经历,我必须说这是一次非常困难的经历。我不得不要和一个非常年幼的孩子、一条狗以及一个不专业的工作人员一起工作,在他们当中只有一个专业的电影摄影师,他也一直在唠叨和抱怨。从某种意义上说,电影摄影师也是对的,因为我没有遵循他已经习惯的电影制作惯例。”
两年后,他拍摄了电影《休息时间》之后,他成为了伊朗电影制作圈的中心。从此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开始制作以个人主义为中心的电影。
制作《经历》之后,他在 1974 年制作了备受赞誉的早期故事片《旅行者》,即使在他的职业生涯结束后,这也将被视为他最优秀的作品之一,《旅行者》让他一炮而红,这可以算是基亚罗斯塔米影视职业生涯的开端,。这部电影描绘了一个忧郁的成长故事,讲述了一个小男孩通过逃避足球的幻想来应对家庭压迫的故事。这部电影的重点是试图从一个十岁男孩的角度向我们展示人类的行为和对周围问题的冷漠。一个一心只想在德黑兰看足球比赛的男孩。他不在乎他的朋友和熟人说什么,他也欺骗他们,以便达到他想要的。这条路是对还是错并不重要!实现想要的很重要。基亚罗斯塔米的《旅行者》可以称为他职业生涯中最好的电影之一。运用故事的简单与复杂的悖论,以及电影形式的纪实叙事,是《旅行者》的突出特点之一,这样的特点在他之后的作品中就很少见了。
大约在那个时候,基亚罗斯塔米继续制作《我也可以》 、《两个解决方案》、《颜色》等短片。过了一段时间,他制作了《婚纱》, 《婚纱》讲述了三个少年为在婚礼上穿的婚纱争论不休的故事。这部电影在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了荣誉证书、评审团特别证书,在第11届德黑兰国际儿童和青少年电影节和伊朗国家电视台节上获得了伊朗国家电视台特别奖。
基亚罗斯塔米在他的电影制作生涯中的第一部故事片是 112 分钟的杰作《报告》,于 1976 年放映。《报告》通过追随一名税务员的疯狂生活,提出了有关职业腐败和个人问题的相关议题。这些早期的艺术影片仍然是不可否认的证据,证明这位有前途的年轻电影人将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两年后,他拍了《第一例,第二例》。
1980 年代和 90 年代毫无疑问是基亚罗斯塔米导演生涯中最引人注目的时期。在这十年之初,基亚罗斯塔米导演了几部短片和纪录片,包括《牙痛》、《国小新鲜人》、《有序还是无序》、《合唱团》和《同胞》。基亚罗斯塔米在全球取得成功的开端可以追溯到 1986 年的电影《何处是我朋友的家》,这部电影是科克三部曲中的第一部电影,现实主义和朴素的生活仍然是这部电影的主体。这部电影获得了众多奖项,包括铜豹奖、国际电影艺术联合会奖、纤维奖和洛迦诺电影节的影评人协会精选电影奖。这部电影还获得了吉弗尼电影节的城市金奖。基亚罗斯塔米的崇高、交错的科克三部曲中的第一部电影有一个简单的前提:一个男孩寻找他同学的家,因为他不小心拿走了同学的笔记本,如果他不找到自己同学,他的同学将被学校开除,这样他发现自己置身于一个神奇的日常冒险之中,故事也从一个孩子的独特视角来讲。当我们的年轻英雄在他遇到的人的帮助下(有时是误导)毅然穿越两个农村时,他的探索既是对伊朗乡村社会丰富和复杂的揭示,也是对个人责任意义的感人寓言。敏感而深刻,《何处是我朋友的家》描绘了一天所能包含的所有美丽、紧张和奇迹。
《科克三部曲》或《地震三部曲》的名字来源于1990 年在科克乡村的一场毁灭性地震,地震之后,基亚罗斯塔米模糊了虚构与现实之间的区别,以便对电影制作过程的基本真理进行形而上学的评估。《科克三部曲》包含《何处是我朋友的家》(1987)、《生生长流》(1992)和《穿越橄榄树林》(1994)。这仍然是三部充满惊人艺术成就的作品。基亚罗斯塔米对童年天真无邪的描绘,以及平庸到深奥的神奇转变——《何处是我朋友的家》是如此特别,只要我们记住与某人成为朋友意味着什么,友谊就不可能变老。
第二部名为《生生长流》, 1990年科克乡村发生地震,造成5万人死亡。地震过后,基亚罗斯塔米来到了科克,他的相机不仅观察了地震造成的破坏,还观察了地震后留下的大量生命。基亚罗斯塔米将虚构和现实融合成一部有趣、令人心酸的电影。《生生长流》描绘了一位电影导演和他的儿子一起跋涉到该地区, 希望能在幸存者当中找出在《何处是我朋友的家》中表演的小男孩。他们发现了一个面对悲剧时奋勇向前的有韧性的社区。基亚罗斯塔米在最凄凉的环境中寻找美,他为人类精神的精华创作一首静谧而庄严的颂歌。 1992这部电影在第 45 届戛纳电影节上获得了亲切奖。在那一年,基亚罗斯塔米获得了罗伯托·罗西里尼奖,这实际上是他导演生涯中的第一个奖项。
第三部名为《穿越橄榄树林》,有的批评家像 阿德里安·马丁(Adrienne Martin) 认为这个三部曲三便是像一个三角形。每一角形给我们讲一个单独的故事, 除了这些故事表达特色的思想之外,这些故事还相互关联。 我们在《何处是我朋友的家》目睹了地震前的事件,在《生生长流》与《穿越橄榄树林》看到地震中和地震后的事件。《穿越橄榄树林》于 1994 年由美国米拉麦克斯影业公司出版,这部广受好评的影片让基亚罗斯塔米首次成为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的候选人。在《科克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中,基亚罗斯塔米将元叙事游戏技巧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部电影展现了《生生长流》的“幕后”的活动 ,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位演员的浪漫遭遇所带来的复杂情况,(一个渴望扮演的年轻人想让某个女人被选为他的妻子,尽管在现实生活中,她与他毫无关系),他在片场制造混乱,让倒霉的导演陷入了困境。这是一部沉浸在伊朗乡村生活习俗中的、令人难以言喻的可爱、温柔的人类喜剧,《穿越橄榄树林》在探索电影与现实之间难以捉摸的炼金术关系时,一层又一层地剥离了巧计 。
当我们看到基亚罗斯塔米的作品时,毫无疑问会发现90年代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他在那个时期制作了三部真正精彩的电影(除了科克三部曲的附加部分)。比如1990年的《特写》,这部电影让此位伊朗大师获得了国际认可,并得到了其他先驱的赞扬,如让·吕克·戈达尔(Jean-Luc Godard)、马丁·斯科塞斯(Martin Scorsese) 南尼·莫莱蒂(Nanni Moretti) ,昆汀·塔伦蒂诺(Quentin Tarantino)和沃纳·赫尔佐格(Werner Herzog)等,这部电影让他在《卢米埃与四十大导》和世上最著名的导演合作,譬如:大卫·林奇(David lynch) 斯派克·李(Spike Lee),西奥·安哲罗普洛斯(Theodoros Angelopoulos),张艺谋(Zhang Yimou)与吉田 喜重,(Yoshida Yoshishige)等等。在这部电影中,基亚罗斯塔米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坚定的信念抨击了从现实中过滤真相的障碍,同时在人文主义的框架中阐述了唯我论影迷的危险。这部虚构纪录片使用了一个耸人听闻的现实生活事件,一名年轻人被逮捕了,因为他 欺诈地假扮 众所周知的电影制作人莫森·马克马尔巴夫,影片主角萨布齐恩(Sabzian)是失业油漆工,他从小热爱艺术。一日在公共车上结识了阿汉亨( Ahankhah)太太,便声称自己是马克马尔巴夫。他到了阿汉亨家吃住,还从阿汉亨先生那儿要了钱。他鼓动阿汉亨一家去电影院看电影,并准备在阿汉亨家拍电影,还铲掉他们家的树要搭布景。最后由于不知道马克马尔巴夫的电影在意大利影展上获奖而败露被捕。萨布齐恩承认自己在法律上是有罪的,但并不是为了骗钱。最后他得到了阿汉亨一家的原谅,减轻了刑责,但还是要入狱一阵子。出来后萨布齐恩遇到了真正的马克马尔巴夫,并抱住他痛哭。两人骑着摩托车到了阿汉亨家,萨布齐恩捧上一束花向那家人致歉。基亚罗斯塔米就此案展开了纪录片似的跟踪调查。可以说他在这部电影塑造了令人惊叹而深刻的气氛,电影中的真实人物扮演自己。《特写》是基亚罗斯塔米最激进、最精彩的作品之一,以其普遍的主题和引人入胜的叙事节拍,引起了世界各地观众的共鸣。
当时的另一部引人入胜的电影是《樱桃味》, 《樱桃味》堪称基亚罗斯塔米最著名的作品。这部电影使他在戛纳电影节上赢得了1997的金棕榈奖。它也获得了评论界的好评。 2004年,时代杂志将该片评为戛纳电影节历史上的十佳影片之一。这部电影是对生与死的情感复杂的沉思。讲述了中年的巴迪先生(演员是胡马云·帕瓦尔Homayoun Ershadi)开车穿过德黑兰的丘陵郊区,寻找能为他做一种不寻常事的人,为此他提供了大量资金,他计划自杀,并且已经挖好了坟墓,一路上, 他接了三名来自不同行业的乘客,告诉他们第二天早上去他选择的地方,如果他选择活着,就把他扶起来,如果他选择死,就把他埋了。他没有讨论他为什么要自杀。要现在救援他还自杀之后埋葬他,这就是乘客脑海中总在问的问题。这部电影深刻地引出了人们对死亡和个人选择的不同看法。
《风带着我来》(1999)结束了基亚罗斯塔米极其多事的十年,在这十年里,他成功地巩固了自己作为在世的最伟大电影制作人之一的地位。该片获得威尼斯电影节银狮奖和菲佛奖, 并被多伦多国际电影节主办方评选为世界电影百强影片之一。《风带着我来》让我们大吃一惊的是在电影中我们很少看到演员!我们经常看到不同的地方和演员的声音。一名来自德黑兰的电视台工作人员抵达一个偏远的库尔德村庄,拍摄一场不寻常的葬礼仪式,但当他们以为死去的老妇人死而复生时,他们遇到了阻碍。这是一个关于职业和个人 挫败的故事,这部滑稽的戏剧是基亚罗斯塔米电影中最不透明,最难懂和最隐晦的一部,其中包含了大量对诗歌和几个从未见过的关键人物(包括老妇人)的引用。
一年后,2000年,他因一生在电影界的成就而获得黑泽明奖。那个时候黑泽明(Akira Kurosawa )说道:“语言无法描述我对他的电影的感受,萨蒂亚吉特·雷伊(Satyajit Ray)去世时,我非常沮丧。但在看过基亚罗斯塔米的电影后,我感谢上帝给了我们一个合适的人来代替他的位置。”
在那年基亚罗斯塔米和塞福拉·萨妈迪亚安(Seifollah Samadian) 应联合国的要求前往非洲,记录乌干达正在发生的人道主义危机,在乌干达150万儿童因内战和艾滋病而成为孤儿。基亚罗斯塔米在 10 天内,制作了名为 《A.B.C.到非洲》的纪录片。在伊朗境外,第一次用数字视频拍摄. 他带着这种满怀希望的眼神回到了这个死亡无处不在的国家,孩子们好奇地凝视着他相机的镜头,他们的嬉戏精神体现出对生活的一丝不苟。一部分是独特的游记,一部分是对童年奇迹的颂歌,《A.B.C.到非洲》是基亚罗斯塔米精髓的作品,它对人类在逆境中的韧性进行了令人感动的哲学思考。杰夫·安德鲁(Geoff Andrew),time out 公司的评论家说到:这部纪录片虽然不像 基亚罗斯塔米 之前的 4 部,不是关于人类死亡的,但却掩盖了生与死的背离。
《A.B.C.到非洲》上映一年后, 基亚罗斯塔米制作了一部名为《10》 又译作《十段生命的律动 》的作品),《10》的电影中描绘了一名伊朗妇女生活的情况。一位刚刚离婚的女生(演员是玛尼亚·艾巴利Mania Akbari)在德黑兰的街道上漫步时,与十个不同的人交谈,比如她好斗的小儿子,被丈夫抛弃而心碎的妻子, 一个敢于挑战的年轻性工作者继续她的事业什么的。完全采用安装在汽车仪表板上的两个摄像头拍摄, 充分享受数字电影制作的最极简自由。基亚罗斯塔米制作了一个奇迹般的生活片段纪录片,探索当代伊朗女性的经历。记录日常人际互动的关键时刻,《10》以其简单的前提为载体,对父权制社会的结构和对个人自由的普遍需求之间的紧张关系,进行了极其丰富和敏锐的观察。电影评论家——安东尼·奥利弗·斯科特(A. O. Scott)关于这部电影说:基亚罗斯塔米是国际上最伟大的伊朗导演,他知道如何以最好的方式制作电影。他非常清楚,乘坐汽车便是我们花时间思考或交谈的一种方式。
2002年,他第一次开始拍一部既不是对话,也没有演员的电影!这部电影最初展示了来自西班牙的希洪延市的五个场景,每个场景持续约 16 分钟。在电影放映过程中,基亚罗斯塔米请观众们如果在看电影中累的话,就不要离开大厅。他说:“如果你累了,你就可以闭上眼睛,享受这部电影美妙的音乐。” ,这部电影名为《五 》, 那为何这部电影没有对话或人物?是一种诗歌的特征吗?本来这个五是五个场景献给小津(小津 安二郎-Yasujirō Ozu), 像小津的电影风格一样, 相机从不移动、缩放或平移。没有对话,只有一个镜头呈现普通的人。五个场景包含着:1. 海岸上的一块浮木,被海浪卷走。2. 人们在海边散步,最年长的人突然停下来,看看大海,然后离开。3. 冬季海滩上模糊的形状,一群狗,一个爱情故事。4. 一群吵闹的鸭子穿过图片,朝一个方向,然后朝另一个方向。5.夜晚的池塘。青蛙即兴演奏会。一场暴风雨,然后是日出。杰夫·安德鲁认为这部电影不仅仅是好看的照片,他说:“它们按顺序组装,构成了一种抽象或情感的叙事弧线, 从分离和孤独到社区,从动作到静止,从近乎沉默到声音和歌声,从光明到黑暗,再回到光明,以重生和再生的音符结束。"
于2005年上映的《票》或《火车三段程》是一部由三名电影制作人合作拍摄的电影:基亚罗斯塔米,肯·洛奇(Ken Loach)和艾玛诺·欧密(Ermanno Olmi)。这部电影讲述了穿越意大利、前往罗马的火车上发生的事件。每个电影制作人都导演了一部短片来制作整部电影。火车穿过意大利前往罗马。船上是一位教授,他梦想着与从未有过的爱人进行对话(欧密的部分),一个抱怨的寡妇去参加已故丈夫的追悼会,并由一名社区服务志愿者陪同(基亚罗斯塔米的部分), 还有三个傲慢的苏格兰足球迷在去看比赛的路上(洛奇的部分)。所有的部分都是通过一个阿尔巴尼亚难民家庭连接起来的,他们换了火车,偷了一张票。表达了这些欧洲人之间的互动涉及阶级和民族主义、礼貌和粗鲁,以及友善的机会。
2008年,基亚罗斯塔米导演了《雪馨 》又译作《希林公主》,《雪馨 》是基亚罗斯塔米最大胆的正式实验之一,这就是把镜头对准观众。完全以电影院为背景,放映伊朗12 世纪诗人——内扎米·甘贾维 (Nezami Ganjavi) 的科斯罗和希林的故事,科斯罗和希林是波斯文坛中最悲剧也最浪漫的故事,这是一部实验性极强的艺术电影,我们只可以听到这个故事中的诗歌的朗诵,对白和声响,却没有任何这个故事的画面出现,《雪馨 》在一系列特写镜头中调查那些全神贯注地观看悲剧爱情故事展开人者的反应。由110多名女演员组成的观众,包括朱丽叶·比诺什(Juliette Binoche)(她后来将出演基亚罗斯塔米2010年的电影《爱情对白 》)他们观看着眼前的影片。她们为眼前片中女主人公的命运和爱情所牵挂。她们的倾听,她们的反应,都以一个接一个的特写镜头显示在屏幕上,只在偶尔有两个一起或者三个一起的时候。但是,这并非一部纪录片,而女演员们也不是真的在看电影,她们只是盯着一片黑幕,倾听着古诗。基亚罗斯塔米在他的起居室里拍摄了整部电影,只用三把椅子作为全部布景。她们用手势、表情、皱眉和眼神,来表露她们发现被人观察的尴尬情绪的程度。其结果是对观众身份和电影的情感力量进行了一次巧妙而精湛的研究。
2010 年,基亚罗斯塔米的《爱情对白》在伊朗境外拍摄和制作。基亚罗斯塔米前往托斯卡纳进行一场光彩夺目、充满挑衅性的浪漫之旅,在这场浪漫之旅中,一切都与表面看起来的一模一样。起初似乎是一个简单的故事,关于两个人(由奥斯卡获奖女演员——朱丽叶·比诺什和歌剧演员——威廉·希梅尔William Shimell饰演)在一个下午的时间里相互了解对方,逐渐发现他们对自己变得越来越陌生,越来越残酷。这部电影本来想解释在人际关系中,对真实性令人费解的反思。故事在逻辑上和情感上都很有吸引力,《爱情对白》提醒我们,爱本身就是一个谜。彼得·巴德肖(Peter Bradshaw )将这部电影描述为“有趣而怪异”,他说:“ 《爱情对白》是对婚姻的解构描绘,朱丽叶·比诺什怀着善意的激情行事,但总是令人困惑、而且往往很奇怪。我觉得这部电影无疑是基亚罗斯塔米作曲技巧的一个例子,尽管不是一个成功的例子。”罗杰·埃伯特(Roger Ebert)称赞了这部电影,并指出基亚罗斯塔米创造屏幕外空间的方式相当出色。同年,电影《爱情对白》入选戛纳电影节,女演员朱丽叶·比诺什获得戛纳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除了第四次在戛纳电影节上获得金棕榈奖提名外,基亚罗斯塔米还获得了达拉斯沃斯堡影评人协会的最佳外语片奖。
2012年,《像恋人一样》由伊朗导基亚罗斯塔米执导,这是一部法日戏剧电影,也是他有生之年发行的最后一部电影。基亚罗斯塔米在他无与伦比的职业生涯中探索了幻觉与现实以及模拟与真实分开的空间。《像恋人一样》通过这个简单的故事,让一名年轻学生、兼职应召女郎和一位慈父般的客户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基亚罗斯塔米构建了一个神秘但晶莹剔透的情感和欲望调查,就像他精湛的《特写》和《爱情对白》一样复杂。《纽约客》的大卫·丹比(David Denby)写道:“这个故事由暗流和间接暗示驱动,其谨慎几乎令人惊讶。”他补充道:“电影摄影清晰,对焦有力,剪辑产生了长而流畅的段落。这部制作精巧、难以捉摸的电影有着悠闲的节奏和忧郁的魅力。” 同年,他获得了日本政府的荣誉徽章,次年获得了奥地利科学和艺术装饰徽章。
2016年,基亚罗斯塔米因肠出血住院,据报道陷入昏迷,在几次医疗失误和不当行为后,他于2016年7月4日去世,让世界震惊和悲伤。在他去世的前一周,基亚罗斯塔米被邀请参加好莱坞的奥斯卡颁奖典礼担任奥斯卡评委。马丁·斯科塞斯对这个消息说:“深感震惊和悲伤”,奥斯卡奖得主、伊朗电影制作人阿斯加尔·法哈迪(Asghar Farhadi)本应飞往巴黎探望他的朋友,他说自己“非常悲伤,完全震惊”。《纽约时报》、《CNN》、《卫报》、《赫芬顿邮报》、《独立报》、《美联社》、《欧洲新闻》和《世界报》等媒体也对基亚罗斯塔米的逝世做出了反应。《纽约时报》写道:“伊朗著名电影制作人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去世,享年76岁”,彼得·布拉德肖向基亚罗斯塔米致敬:“一位成熟、沉着的电影诗大师”。基亚罗斯塔米的去世标志着一个国家和国际象征的逝去,这个象征为电影的未来带来了希望。莫森·玛克玛尔巴夫说:“基亚罗斯塔米赋予伊朗电影今天的国际信誉, 但不幸的是,他的电影在伊朗没有那么多人看。他改变了世界的电影;与好莱坞粗制滥造的版本相比,他制造了更新,更人性化的作品。”
基亚罗斯塔米的最后一部电影《24帧》在他2017年去世后上映。《24帧》是一部实验性的杰作,完美地总结了基亚罗斯塔米一生对死亡、时间、自然的痴迷,以及通过摄影创作视觉诗歌的方式。24帧受到了高度正面的评价,烂番茄得分为92%。它在2017年戛纳电影节的70周年纪念活动被部分上映。
基亚罗斯塔米与让·谷克多(Jean Cocteau)、萨蒂亚吉特·雷伊、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Pier Paolo Pasolini)、德里克·贾曼(Derek Jarman)和亚历杭德罗·霍多罗夫斯基(Alejandro Jodorowsky)一样,他们用诗歌、布景设计、绘画或摄影等其他体裁表达自己。他们表达了自己对世界的理解,以及他们对人类的关注和身份的理解。基亚罗斯塔米擅长舞台设计、海报和服装、编辑甚至表演和指挥歌剧。 基亚罗斯塔米也以他的自然摄影而闻名。他出版了两本书,题为《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讲述的哈菲兹》和《萨阿迪正在为自己哭泣》。他曾在中国、英国、意大利、日本和德黑兰当代艺术博物馆举办过许多摄影领域的展览。在名片领域,基亚罗斯塔米制作了雷扎·米尔卡里米(Reza Mirkarimi)的《那么容易》和《一块方糖》两部电影的初始名片。在教育工作坊领域,基亚罗斯塔米在伊朗和国外都举办了许多工作坊来培训电影爱好者。他最有趣的活动是与音乐艺术有关的。 基亚罗斯塔米 在伦敦和巴黎指挥过两个歌剧团。此外,法国艺术节一部名为《女人》的歌剧也成功地演出了。
在一次有趣的采访中,基亚罗斯塔米被问,运用诗歌在他的作品中有什么影响,他回答道:” 我觉得持续时间更长的电影是诗意的电影,而不是仅仅讲故事的电影。在我家的图书馆里,小说和故事的书看起来是全新的,因为我只看了一次就把它们放在一边了; 但我的诗歌的书籍在每个角落都在分崩离析,因为我读了一遍又一遍! 诗歌总是远离你, 因为诗歌的意思丰富多彩而很难理解,每次你读诗歌时,根据你的情况,你对它的理解会有所不同。”
伊朗著名的动画师——法西德·马斯哈里(Farshid Mesghali)讲述了一段有意思的记忆:春天的一个傍晚,我和阿巴斯打算与莫特扎·莫马耶兹(Morteza Momayez)和他的妻子共度一天,所以我和阿巴斯一起从德黑兰开车到科尔丹去。那天, 太阳慢慢落下,阿巴斯驾驶着他的尼桑车, 莫特扎的家离科尔丹大约十分钟的车程。这条路很窄,一边是山,另一边是河,几棵树上点缀着新鲜的树叶。我们默默地开了一会儿。阿巴斯开得很慢,欣赏和观察大自然的美。他突然打破沉默,说:“你知道我死后最怀念的会是什么吗?大自然!” 他不太喜欢家里的园艺。尽管他或多或少地照顾了院子里的几棵树,但他更喜欢乡村和大自然,并被大自然吸引。无论是什么季节;春天、夏天、秋天还是冬天,他都会无休止地开车,即使是在深雪中,只为拍一张白雪覆盖单棵树的照片。他总是找借口去城市之外、在路上、在大自然中 花时间。他做了一些木工工艺 。他做了箱子,椅子,桌子,有大有小的。我想大概是在同一时间,他开始用彩色铅笔画大自然的小绘画。它们差不多都是A4大小的。他用平常的耐心、执着、精确和热情创造了它们。然而,在他看来,自然摄影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在他的电影之间,他花了更多的时间拍摄自然。可以说画自然被拍自然照片所取代。在某种程度上,大自然是他的家庭,他的世界。“
作者:Mohammad Javad Sadeghinasab (德黑兰大学中文系学生-穆杰)